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似水流年

人生有度方坦然。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总有一种声音,让人想起从前,总有一份记忆,徘徊在心的边缘,总有一种守侯,即使脚步渐行渐远。 流水涓涓,仿佛从不曾离去,在我们生命的故事中,细数着流年……

“巴克斯特实验”中不可重复现象的启示  

2011-03-29 22:00:34|  分类: 【科技博览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现代生物学研究中,可重复性(Repeatable)是检验一个理论是否能站得住脚的重要依据。如果一个实验不可重复,那么它的可信性就会被大打折扣。

        你做戏它知道!

        在巴克斯特1969年第一次发表关于植物生命奥秘的文章后,引起世界轰动。有5000多个科学家向他索取文章原稿,想要做进一步研究。可是,在随后的研究中,有许多科学家重复他的实验,却得不到预期的结果。于是,他们把这些现象戏称为“巴克斯特效应”。

        举个例子,巴克斯特将一棵植物接到实验仪器上,在2点45分开始测定,然后他就去了一家商店。大约6分钟后,他已走出几个街区了。他想起忘了带钱包,便转身回去。这时的时间是2点51分20秒。在实验仪器的记录中,发现前5分钟一直是平缓的,然后突然出现一个高峰,时间恰好在2点51分20秒。也就是说,在他决定回来的那一瞬间,植物就已经知道并做出反应了。

        再来重复一次这个试验,一切实验条件都一模一样。将植物接上仪器,开始测定。他出去了,走了6分钟,然后回来。可是,这一次植物却没有任何反应。有的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:“巴克斯特效应”不能被证实,因为它不可重复。

         其实,通过可重复性来证实一个理论就已经把巴克斯特实验局限住了,因为这种方法论本身建立在排除植物能感知人的思维这一基础上。实际上一棵植物不仅仅是一堆叶绿素、糖、水和无机盐等的组合体,它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灵体。当它感知到第二次试验是已经计划好了的时,就没有理由感到“兴奋”了。 

        不转变人的思想,带着僵化观念的框框,用单纯的化学手段去研究生命的奥秘,即便发现了超越常理的现象,也揭示不了其背后的真相。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5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