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似水流年

人生有度方坦然。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总有一种声音,让人想起从前,总有一份记忆,徘徊在心的边缘,总有一种守侯,即使脚步渐行渐远。 流水涓涓,仿佛从不曾离去,在我们生命的故事中,细数着流年……

2013春运26日开启 60年历史往昔重忆  

2013-01-29 12:18:26|  分类: 【社会广角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  新一轮的春运集结号已与本月26日正式吹响,蜿蜒神州的条条铁路开始吞吐一群群归心似箭的返乡人。

       这样相似的六十年春运时,见证了铁路技术的革新和社会风貌的变迁,也伴随着改变着的我们和心中未变的团圆梦。

  文/记者蒋悦飞、李天研

  “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……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……” 每逢春运,辛苦拼搏了一年之后的人们,有钱没钱,都要回家过年。今年春运共计40日,预计全国旅客发送34亿次,相当把整个地球上的人搬运近一半,而承载中国人团圆之梦的便是铁老大。

  60年前,春运第一次出现在官方通告中,那时候回家探亲是主力,日均73万人次的客流,已经逼得铁道部用棚车代替客车;30年前,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政策的开放,才有了现今意义的春运,每到年关,数亿农民工像潮水般奔赴家人的怀抱,再挤的车厢再艰辛的旅途也阻止不了人们的回家之路;而今,民工潮、学生潮、探亲潮、旅游潮拥挤在一起,春运的压力有增无减,“一票难求”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。

  但是,各种进步却是显而易见的:我们进入了高铁时代,节假日出行自驾车免了通行费了,农民工也坐得起飞机了,“黄牛”被实名制给吓退了,中华儿女的回家之路虽然依旧艰难,但是相比以前,更顺畅、更舒适了。

  速度的变革:从绿皮车到高铁梦

  “那时候,只要能挤上火车就行,没有其他要求……能被‘踹’上车的旅客,还会回头跟列车员道谢。”

  高铁一人一座,根本不卖站票。“坐过高铁之后,你很难再去选择一般的列车。”

  2013年春运的一大喜事是世界最长高铁――京广高铁的运行,从广州到北京2298公里的路程,“听听音乐,喝着咖啡,上上网,仅需8个小时,就到家了。”在广州工作的白领陈小姐,已经买了车票,这个春节坐高铁回家,“以前的火车要20多个小时,现在方便多了。”

  如果把镜头拉回过去,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绿皮车了。“那时候,只要能挤上火车就行,没有其他要求。”广铁一名退休的列车长向记者表示,春运期间,他常常得手脚并用把人“塞”进车厢,甚至不得不“踹”上一脚。现在看来很粗暴,但当时能被“踹”上车的旅客,还会回头跟列车员道谢。那时,爬窗户、睡过道、霸厕所、戴尿不湿,那是家常便饭。

  陈小姐至今还记得学生时代,第一次在春运期间搭火车回家。水泄不通的车厢,难闻的气味,塞满过道的行李,30多个小时的车程,简直是打了一场大仗:“不敢喝水,厕所都被人占着,根本用不了。”她一路站着到了广州,腿都僵直了。

  而今绿皮车已经光荣退休,奔跑在铁轨上的,有红色的空调车,蓝色的特快车,银白色的动车组……五彩的火车记录着铁路运输的变革史,也承载着国人快速出行之梦。

  2010年,广州南站开通,一晃眼,高铁加入春运已有三年。来自广铁的统计数据显示,三年间,高铁载客量占据春运的半壁江山,800万客流量其中一半由高铁包办。

  与动辄超员的普速列车不同,高铁一人一座,根本不卖站票。“坐过高铁之后,你很难再去选择一般的列车。”陈先生是一名广州的出租车司机,家住湖南,“从广州到湖南,非空调车是45元,空调车80元,高铁是260元。但是高铁快,干净舒适,那种感觉太不一样了。”陈先生的语气中,有一种对高铁的迷恋。

  乘客的“变装”:从编织袋到平板电脑

  饱经风霜的农一代,性格坚忍,习惯于忍受站在火车上十几个小时的艰难。

  “以前工资低,总是千方百计地买火车票,现在收入还可以,买张打折的机票也就六七百,当然愿意坐飞机了。”

  年代在变,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早些年,春运照片里的主角,几乎都是皮肤黝黑的农民面相。从这些照片里,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和城市人的区别。扁担、红白相间的编织袋,是第一代农民工的标配。

  翻看那个年代的照片,火车站里的打工者一般年纪不轻,头发开始稀疏染霜,脸色是久经日晒的红中透黑,双手粗大。在城市里,他们从事粗重的体力活,赚取微薄工资供子女上学。一年到头,带钱回家看望家人是头等大事。饱经风霜的他们,性格坚忍,习惯于忍受站在火车上十几个小时的艰难,自己打扮是否入时,对他们来说实在无足轻重。

  如今的春运人潮,可是时尚多了,白里透红的年轻面孔多了,衣服的颜色从单一的黑白灰开始缤纷起来。有些外来工穿着情侣装,拿着平板电脑,戴着耳机,拉着拉杆箱,如果不问其户籍和工作地点,根本分不出他们和外出旅行的城市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。

  广铁工作人员李先生告诉记者,前些年春运,铁道部门利用深夜的客运间隙时间,加开临时客车输送乘客,特别受人欢迎。但是,“这几年情况变了,临客有时竟然坐不满。”广铁工作人员李先生说。现在的进城务工者渐趋年轻化,与父辈相比,他们对舒适度的要求更高了,宁愿贵一点选择高铁。

  在这之前,因为设施简陋、票价便宜,人们常常把绿皮车和农民工联系起来,但是现在的部分农民工,已经坐得起、也乐意选择高铁、飞机甚至是自驾回家了。陈雄,来自云南,在广州的企业里做模具,薪酬并不比月薪五六千元的白领低,“以前工资低,总是千方百计地买火车票,现在收入还可以,买张打折的机票也就六七百。”来自郴州的琴姐从一开始在服装厂做,到后来做售货员,现在自己开个小档口了,过年回家,“准备约几个老乡,开车回去,不太远,而且回家走亲戚方便很多。”

  购票的变化:从排长队到点网页

  当年的黄沙、火车东站的售票处,总是排着上千米的长龙。

  今年1月15日,全国铁路共发售客票695.1万张,其中网售车票265.2万张,占38.2%。

  春运年年有,买票年年难,虽然如今的春运依然存在着运力不足的问题,“一票难求”的现象并未杜绝,但是随着实名制的推行,购票方式上更公平,更透明了,“黄牛”也不再那么猖獗。2013年1月7日,广铁开售春运实名制车票。旅客登录12306网站或打电话可买20天内的春运火车票。

  70后的张先生,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大学时代给恋人买火车票的经历。那一年,回家晚,早已过了学生票的时限,他只能“顶着寒风在广州火车站排了一天一夜的队”。而当年的黄沙、火车东站的售票处,总是排着上千米的长龙。在2003年,记者去采访的时候,由于来回穿梭,还被误以为是插队的被公安给抓起来。

  “现在不用排队了,可以用电话,也可以用网络。”张先生表示,虽然同样也要挤,成功率很低,但总好过在外面排队被风吹。

  数据显示,今年春运期间,12306网站流量日增长超过20%,高峰时每秒有20万人同时登录,日点击量达15.1亿次。1月15日,全国铁路共发售客票695.1万张,其中网售车票265.2万张,占38.2%。大多数热门车票都会在开售后5~10分钟内售罄,个别车次甚至仅20秒就已显示无票。

  当然,对于不少农民工来说,网络订票仍是一道门槛。来自大谷打工网对一万多名、平均年龄在24.7岁的基层打工者的调查显示,仅有4成打工者选择网络订票,而没有网银是阻碍他们网络订票的最大障碍。

  虽然目前春运依然是“一票难求”,但这种情况正在一点点地改善。有数据为证,2008年开行列车321.5对,其中动车组开行123对;2012年开行列车512对,其中动车组开行295对,运力提升了接近一倍。

  历史:60年客流量增7.7倍

  春运的历史可谓久远,从1954年起,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。但当时的客流与今天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: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,高峰客流量90万人次,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。上世纪80年代,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放开,回城探亲访友、外出旅行游览的春运客流主力,逐渐让位于返乡的农民工大军,春运客流量剧增,在1979年就达到了一亿多人次,增加200多对临时客车。铁道部采用“基本方案”、“预备方案”、“应急方案”三套运力方案,分别应对正常客流、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。从1983年起,春运变为铁路、道路、水路、航空分工协作,全社会支持,不再由铁路包打天下。

  到了2013年,春运持续40日,预计全国旅客发送34.07亿人次,其中铁路约2.25亿人次,平均每日562.5万人次。60年间,中国人口从6亿翻倍至13亿,春运客流量却激增7.7倍。

 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初步预测,2013年春运,铁路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.25亿人次,增长4.6%;道路旅客发送量约31.04亿人次,增长9%;水运旅客发送量约4308万人次,增长1.5%;民航旅客发送量约3550万人次,增长5.2%。相比之下,道路、民航旅客的增长数量比铁路要高。

  1954年 可查证的首次春运

  客流量日均73万人次

  80年代 农民工春运潮开始

  春运开始“一票难求”

  2013年 结合高铁等航运方式

  预计全国旅客发送34.07亿人次,其中铁路约2.25亿人次,平均每日562.5万人次

  60年间,中国人口从6亿翻倍至13亿,春运客流量却激增7.7倍。

  未来:他们希望春运不再

  30亿人在春节期间长途奔波,除了中华民族特有的“回家团圆”情节,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在于:东部和中西部的地区发展落差,形成了劳动力流动的内在动力。而在劳动力的流动过程中,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工作所在城市,不得不每年候鸟般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来回奔走。

  来自湖南益阳的小黄,在三元里一家便利店工作。每年春运都让她感到很有压力,置身火车站售票大厅的人山人海,她很担心“捞”不到回家的车票。

  之所以来广州,因为老家人气太差,生意难做,而广州人的消费力强,“适合做任何生意”。小黄说,以前一起在益阳的同学,有一半都来了广州打工。“年轻人都喜欢在外面闯荡一番。”她觉得,留在家乡难有出息。

  一张火车票就能来到广州,可是,要留在广州并非易事。现在和先生公婆租住在三元里的城中村里,小黄自问无法承受广州的房价,不可能通过买房落户。没有户口,以后子女读书医疗等费用将是她难以承受之重。

  不过,随着中西部的发展,这种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。而今已经有不少外来工开始选择在老家打工,虽然工资比广州低,但是开销也低,最大的优势是就在家人的旁边,这种情感因素是和漂泊外地的感觉完全不同的。而考虑到外来工对于广东的贡献,广东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推进积分入户、技能人才入户等特别针对外来工的户籍政策,特别是近期中央会议传出消息,要推进包括户籍改革制度在内的四项重点工作。听到这个消息的小黄,顿时睁大了眼,仿佛见到曙光。“如果可以,当然想在广州这边生活,起码不用再去挤春运。”来广州几年,她已经开始会听粤语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广州日报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